孩子消化系統不全 家長要多注意這兩方面! |
發布日期:2017/9/12 發布者:xinhan 共閱58322次 |
人體必須依靠消化系統來從外界攝取營養物質作為生命活動能量的來源,并排出廢物,滿足人身體發育、成長等一系列新陳代謝的需要。但是消化系統也是脆弱的,特別是小寶寶的消化系統在不斷地成長和完善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現各種問題,腹脹、腹瀉、便秘隨著而來!消化系統的健康與否和寶寶的成長發育關系甚密,家長不僅要了解寶寶消化系統的特點,而且學會科學護理也是必修課之一。 認識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承擔著攝取、轉運、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排泄廢物的功能,這對寶寶的成長至關重要。如果消化系統出現問題,必定會影響對營養的吸收,影響寶寶發育問題。 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顧名思義,消化道是食物-吸收-利用-廢物排泄的通路,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直腸和肛門;而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和胰,分泌消化液幫助調節機能如血糖,進一步吸收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 嬰幼兒的消化系統有何特點? 口腔 新生兒口腔黏膜薄嫩,血管豐富,唾液腺發育不夠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易受損傷、易被細菌感染。因此,新生兒容易發生鵝口瘡等口腔疾病。 食管 嬰幼兒的食管是漏斗狀的,彈力纖維和肌肉發育不全,食管壁粘膜中的腺體比較少。食管下端賁門括約肌發育不成熟,調節能力較差,容易發生胃食管反流和嘔吐。 胃部 寶寶的胃容量小,胃液分泌量比成人少,胃液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含量均不及成人,故每日飲食次數要比成人多。新生兒胃分泌的各種消化酶和鹽酸少,酶活力低,所以消化功能差,容易溢奶和嘔吐;嬰幼兒的胃呈水平位,胃粘膜血管豐富、腺體少,分泌鹽酸、胃蛋白酶時易消化不良。 腸道 嬰幼兒的腸道長度相對于成人的較長,有利于增加腸道消化和吸收食物的面積,以滿足嬰幼兒生長發育的需要。但是,嬰幼兒的腸壁薄,粘膜脆弱,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容易被細菌或病毒侵襲,因此小寶寶感染性腹瀉(細菌引起)和秋季腹瀉(病毒引起)的發生率都很高。 此外,腸系膜長而薄弱,容易被牽長,因此發生腸套疊、腸扭轉的機會比成人高。另外,嬰幼兒神經系統功能發育不完善,腸道運動及分泌消化液的功能易受內外因素的影響,在其他系統有病時,如發熱、感冒、肺炎等均可影響嬰幼兒消化功能,造成食欲不好、嘔吐和腹瀉。 如何護理嬰幼兒的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是人體內一個重要系統,它不僅承擔人體營養吸收、消化、轉運的功能,而腸道還被稱為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承擔著對抗外邊病原菌,維持人體內環境的穩定的重要作用。而嬰幼兒消化系統,在不斷的完善和發育中,更需要小心呵護。 內在補充:補充益于腸胃健康的營養素 說到有益于腸胃健康的營養素,一定非維生素A莫屬了。說起維生素A,父母們并不陌生,從寶寶出生15天起醫生建議每天1粒伊可新維生素AD滴劑,補充至3歲,可以促進鈣吸收、增強抵抗力,目的之一就是補充維生素A,降低因維生素A攝入不足而引發的健康問題(如抵抗力差、貧血、視覺發育落后、生長發育遲緩等)。因此,提到抵抗力,不得不說說維生素A在維持腸道屏障功能中的重要作用。 外在護理:從日常飲食方式和習慣入手 首先,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家長要保證寶寶入口食物的干凈和新鮮,注重孩子的餐具和手部的清潔。嬰幼兒的腸胃調節能力較差,如食物稍有不潔很容易導致腸胃疾病的發生。 其次,要注意進食的速度。寶寶發育中的消化系統還在努力學習如何消化大塊食物,因此要讓寶寶從小養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不僅促進唾液的分泌,也避免消化不良,有利于食物被更好地消化吸收。 第三,飲食定時定量,切勿暴飲暴食。嬰幼兒暴飲暴食會造成消化不良,有時還可導致急性胃擴張、胃穿孔等嚴重疾患。 最后,飲食營養營養均衡。注意日常水果蔬菜以及粗糧的攝入,粗糧以及果蔬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有利于調理寶寶胃腸功能,防止便秘的發生。 |
中國嬰童招商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信息,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連帶責任。 ② 企業在本網發布內容,文責自負。 ③ 如您因原創、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聯系電話:010-57895369。 |
【關閉此頁】 【返回上頁】 |